履性
拼音lǚ xìng
注音ㄌㄩˇ ㄒ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性行。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公应天淑灵,履性贞固,九德咸修,百行必备。”
基本含义
- 指言行举止符合道义,做事光明正大,恪守原则。
详细解释
- 履性是由“履”和“性”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履”意为脚下所穿的鞋子,引申为行走、行动的意思。“性”指人的品性、性格。履性形容一个人的言行符合道义,做事光明正大,恪守原则。
使用场景
- 履性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一致,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品德或行为。
故事起源
- 履性的故事起源于《论语·阳货》。孔子曾经说过:“履行己言而不违者,斯可称之为‘履性’矣。”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重要性的看法。
成语结构
- 履性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履性的原则,从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2. 这位领导在工作中一直表现出履性的品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履”字理解为脚下的鞋子,而“性”字理解为性格,来帮助记忆。履性就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就像脚下的鞋子一样,一直保持着正直、光明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品德、道义相关的成语,如“德行天下”、“忠厚老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履性很好的人,从来不对我们说谎。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以履性为准则,带领大家做好各项工作。高中生:只有具备履性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