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癕
拼音yǎng yōng
注音ㄧㄤˇ ㄩㄥ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养痈 ”。
基本含义
- 指对病痛不加以治疗,反而造成病情加重或恶化。
详细解释
- 养癕是一个比喻,比喻对问题或疾病不加以处理,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或恶化。癕原指疖子,比喻事物的恶化或病情的加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问题或疾病的消极态度,以及不及时处理问题而导致问题加重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养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古时有个人得了疖子,他不愿意去医治,反而用酒精来加重疖子的痛苦,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坚强。结果疖子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他病倒了。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对问题不加以处理,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成语结构
- 养癕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养”是动词,意味着养育、滋养;“癕”是名词,指疖子。
例句
- 1. 他不愿意去医治自己的疾病,反而养癕,结果病情加重了。2. 这个公司一直对问题不予处理,反而养癕,导致最终破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养癕”与不及时处理问题的后果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本可以去医治自己的疾病,但却选择不治,结果病情变得更加严重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养癕相关的成语,比如“养痈成患”、“养病”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养癕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去看医生,但我知道养癕是不对的。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及时处理问题,否则就是在养癕。3. 高中生:政府应该及时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养癕。4. 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不能养癕,要及时就医。5. 成年人:不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我们不能养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