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搭
拼音diū dā
注音ㄉㄧㄨ ㄉㄚ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丢答”。亦作“丢撘”。1.抛弃;放开。 明 冯惟敏 《朝元歌·闲情》曲:“常将笑口开,荣枯利害,丢搭在九霄云外。” 清 蒋士铨 《香祖楼·缘终》:“娇娃死一箇能丢撘,冤家死三箇谁收煞?” 沙汀 《淘金记》八:“现在,寡妇已经把儿子的事情丢搭开了,那使她兴奋的是她巡视田产的经过。”
(2).犹言荒废。《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自从你爹下世,没人收拾他,如今丢搭的破零二落,石头也倒了,树木也死了。”
(3).形容词词尾。用以加强语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怕旁人呼号,捨着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这一箇软丢搭手扶肩,支不住前合后偃。”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思维不连贯,说话或做事缺乏条理。
详细解释
- 丢搭一词形容人的思维或行为不连贯,缺乏条理。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时思维跳跃、不连贯、缺乏逻辑。
使用场景
- 丢搭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做事情时思路混乱、不连贯的情况。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对方思维不清晰的批评。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位角色名叫贾母,她是贾府的家长,对家庭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在小说中,贾母被描述为一个思维敏捷、机智聪明的人,但有时也会因为年老而出现一些思维跳跃的情况。作者以“丢搭”来形容贾母的思维不连贯,从而使这个成语得以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 丢搭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的顺序不可颠倒。
例句
- 1. 他说话丢搭,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2. 她的行为总是丢搭,让人摸不着头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跳跃、不连贯,就像是把思维丢了,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丢搭,每次讲故事都乱七八糟的。2. 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同学的问题丢搭,完全离题了。3. 高中生:有些政治家的演讲总是丢搭,听起来没有逻辑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