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亡
拼音chū wáng
注音ㄔㄨ 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出亡 chūwáng
[leave one's country as a political refugee] 出走,逃亡
果以富得罪出亡。——司马光《训俭示康》
近义词
避难、遁迹、逃亡、隐迹、亡命、流亡
英文翻译
1.(出走; 逃亡) flee; live in exile; escape
详细解释
出逃;逃亡。《墨子·非命上》:“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昭王 出亡,入 云梦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晋 公子 重耳 出亡,及 柏谷 ,卜适 齐 。”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 楚 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窃意 建文 既出亡四十载,幸以无恙。”
基本含义
- 离开原居地逃亡或流亡到其他地方。
详细解释
- 出亡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原居地,逃亡或流亡到其他地方。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对生命安全、自由或权益的保护,或者是为了避免某种不利的情况或处境。
使用场景
- 出亡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历史或社会方面的事件。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因为政治迫害、战争、灾难等原因而被迫离开原居地的情况。此外,出亡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逃离不利环境或处境,寻求更好的生活或发展机会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了一个关于出亡的故事。故事中,鲁国国君宣公被叛乱的臣子所追杀,他只能离开国土,流亡到附近的宋国。这个故事成为了出亡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出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出”表示离开,而“亡”表示原居地。
例句
- 1. 由于政治迫害,他不得不出亡到国外。2. 在战争期间,许多人被迫出亡,寻找安全的地方。3. 她出亡到城市,希望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出亡”成语与“离开原居地”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逃亡到其他地方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出亡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流亡政治家或战争时期的难民。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出亡相关的成语,如“逃亡”、“亡命之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因为地震,很多人不得不出亡到安全的地方。初中生:在战争中,许多人为了生命安全选择出亡。高中生:政治迫害使得他不得不出亡到国外,寻求自由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