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生民涂炭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ēngmíntàn

生民涂炭

拼音shēng mín tú tà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ēng mín tú tàn ㄕㄥ ㄇㄧㄣˊ ㄊㄨˊ ㄊㄢˋ

    生民涂炭(生民塗炭) 

    犹言生灵涂炭。《明史·范常传》:“今天下纷紜,生民涂炭,不有所属,物类尽矣。”《说岳全传》第四五回:“ 金 兵入寇,连年征战,生民涂炭,将士劳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基本含义

  • 指百姓遭受灾难,生活困苦的痛苦境地。

详细解释

  • 生民,指百姓;涂,泥土;炭,烧炭。成语中的“生民涂炭”形象地描述了百姓生活困苦、备受苦难的状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绘社会动荡、战乱、自然灾害等造成人民生活困苦的情景。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历史。当时,晋国的国君重耳被楚国围困,百姓生活困苦,无法生存。后来,重耳战胜楚国,恢复了晋国的繁荣,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好转。这段历史成为了“生民涂炭”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的固定结构,没有变化。

例句

  • 1. 在战乱期间,百姓生民涂炭,无法安居乐业。2. 自然灾害使得农民生活困苦,陷入了生民涂炭的境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生民涂炭”与百姓生活困苦的状况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百姓生活的艰难时期,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让很多人生民涂炭,没有了家园。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时期,百姓生民涂炭,过着贫困的生活。3. 高中生:在自然灾害中,人们生民涂炭,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

拆字解意

生民涂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