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服
拼音hūn lǐ f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新郎新娘结婚礼仪服装。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婚姻礼仪。周代《诗经》有新娘“衣锦褧衣”的描述。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份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唐代将贵重的钿钗礼衣(发簪金翠花钿,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用作新娘礼服。在科举制度影响下唐代还出现“假服”,即当时贵族子孙婚娶可以使用冕服或弁服,官员女儿出嫁可以穿用与母亲的身份等级相符的命妇服,平民结婚也可穿用绛红色公服。“假服”发展到清代,新娘通常穿红地绣花的袄裙或旗袍,外面“借穿”诰命夫人专用的背心式霞帔,头上簪红花,拜堂时蒙盖头(红色遮面巾);新郎通常穿青色长袍,外罩绀色(黑中透红)马褂,戴暖帽并插赤金色花饰(称金花),拜堂时身披红帛(称披红)。辛亥革命后,婚礼服日益多样化。在20~40年代,清代的婚礼服被广泛沿用。这一时期由于受“文明结婚”影响,西式婚礼服在城市部分人中开始穿用。50~70年代,民间婚礼服大多为日常生活服装,注重朴素整洁。80年代以来,婚礼服已不拘一格。有的穿传统民族服装的衫、袄、旗袍;有的穿西式婚礼服,即新郎穿西装,新娘为裙装。新娘裙装通常为高腰式连衣裙,裙后摆长拖及地。裙装面料多采用缎子、棱纹绸等面料,一般为白色,象征新人洁身自好。新娘配用露指手套,手握花束,头戴花冠,花冠附有头纱、面纱。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们喜庆的服饰
详细解释
- 婚礼服是指在婚礼上穿着的盛装,也可以泛指其他喜庆场合的正式服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喜庆场合的盛装打扮,表示庄重、隆重、喜庆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参加婚礼、庆典、盛大活动时的着装。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特殊场合穿着光鲜亮丽的服装,展现出庄重、隆重、喜庆的形象。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婚礼的盛况。古代中国的婚礼通常非常庄重隆重,新娘新郎会穿上华丽的婚礼服饰,以示喜庆。后来,人们将这种盛装打扮比喻为“婚礼服”。
成语结构
- 婚礼服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穿着一身婚礼服,显得非常庄重。2. 这场庆典上,大家都穿着婚礼服,气氛非常喜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参加婚礼或盛大庆典时的盛装打扮,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将“婚礼服”与庄重、隆重、喜庆的场合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婚礼相关的成语,如“喜结良缘”、“花烛洞房”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们着装的成语,如“锦衣玉食”、“穿针引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穿上美丽的婚礼服,去参加了好朋友的婚礼。2. 初中生:在春节晚会上,主持人们都穿着漂亮的婚礼服,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3. 高中生:她穿着一身华丽的婚礼服,走进礼堂,所有人都为她祝福。4. 大学生:在公司的年会上,大家都穿着婚礼服,庆祝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