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存亡
拼音jìn tuì cún wá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ìn tuì cún wáng 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ㄘㄨㄣˊ ㄨㄤˊ
进退存亡(進退存亡)
前进,退却,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处境。《易·乾》:“﹝《文言》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新五代史·杂传·薛融》:“ 融 独从容对曰:‘ 融 本儒生尔,军旅之事,未尝学也,进退存亡之理,岂易言哉!’” 清 朱彝尊 《杭州洞霄宫提举题名记》:“君子所贵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也。”
基本含义
- 指处于生存或灭亡的关键时刻,只能进一步发展或退一步后退,不能停滞不前或保持现状。
详细解释
- 进退存亡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所处的境地十分危险,只能采取决断性的行动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它强调在面临困境时,不能束手无策或保持原样,而是需要勇往直前或果断退让,以求生存。
使用场景
- 进退存亡常用于形容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关键时刻,也可以用于个人生活中遭遇重大抉择的情况。例如,某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了困境,只有通过创新和改革来实现进一步发展,否则就会面临存亡的危机。
故事起源
- 进退存亡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一则典故。公元前520年,鲁国国君昭公在与齐国的战争中失利,齐国要求鲁国割让领土。当时,鲁国的大夫管敬向昭公建议,如果鲁国接受齐国的要求,即可保全国土,但这样会失去国家的尊严和威信;如果坚决拒绝,可能会面临齐国的进攻,甚至国家的灭亡。在这个关键时刻,管敬告诉昭公:“进则存,退则亡,存亡之道,不可不慎也。”昭公最终决定坚决拒绝齐国的要求,最终鲁国保住了国土。
成语结构
- 进退存亡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进、退和存亡。
例句
- 1. 面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否则就会面临进退存亡的境地。2. 这次选举对于他的政治生涯来说是进退存亡的关键时刻。3. 在战争中,将士们面临着进退存亡的考验,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进退存亡与生死存亡相对应,生表示进、死表示退,存表示前进,亡表示后退。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容易记忆进退存亡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生死攸关”、“岌岌可危”等,以丰富对于危机关头的描述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复习,真是进退存亡的时刻。2. 初中生:面对未来的选择,我感到进退存亡的压力。3. 高中生:参加高考是每个学生的进退存亡的关键时刻。4. 大学生:找工作时,很多人面临进退存亡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