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诫
拼音jiān jiè
注音ㄐㄧㄢ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儆戒。监,通“ 鉴 ”。《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奬劝,恶足以监诫。”
基本含义
- 警戒、劝告。
详细解释
- 监诫指警戒、劝诫他人,使其警觉并改正错误。这个成语常用于表示教育、引导他人,使其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使用场景
- 监诫一词常用于教育、引导他人的场景中。可以用于家庭、学校、工作等环境,用来提醒别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正错误。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卷十九·董仲舒传》中。故事讲述了董仲舒担任广陵相时,他对百姓进行了监诫,劝告他们要遵守法律,不要违法乱纪。董仲舒的监诫得到了广陵百姓的认同和尊重。
成语结构
- 监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监”是动词,意为监视、监察;“诫”是名词,意为告诫、警告。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监诫,提醒他们要遵守校规。2. 父母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监诫,希望他能改正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监诫”这个词拆解成两个部分:“监”和“诫”。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监视别人的同时,对他进行告诫,提醒他改正错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比如“警戒”、“告诫”等,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监诫,要求我们不要说脏话。2. 初中生:班主任对我们进行了监诫,告诉我们不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3. 高中生:学校领导对我们进行了监诫,要求我们不要违反校规。4. 大学生:导师对我们进行了监诫,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对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