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骨
拼音xiè gǔ
注音ㄒㄧㄝ ˋ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松缓肢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一日,二人扶一婢,效作 杨妃 。二人以目会意,赚婢懈骨作酣态,两手遽释;婢暴颠墀下,声如倾堵。”
(2).指松散不挺之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跳神》:“一家媪媳姊若妹,森森蹜蹜,雁行立,无岐念,无懈骨。”
基本含义
- 指人懒散怠惰,缺乏骨气和毅力。
详细解释
- 懈骨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懒散怠惰,缺乏骨气和毅力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出现是为了批评那些不勤奋努力、缺乏毅力和坚持的人。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懈骨来形容那些做事不负责任、不努力进取的人。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和警醒他人,提醒他们要坚持努力,不要懒散怠惰。
故事起源
- 懈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劝学》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懈骨的人,他长时间不努力工作,只是懒散地坐着。最终,他的骨头变得软弱无力,无法支撑他的身体,导致他无法行动。这个故事通过形象的描述告诫人们要勤奋努力,不要像懈骨那样懒散怠惰。
成语结构
- 懈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懈”表示懒散怠惰,“骨”表示骨气和毅力。
例句
- 1. 他一直懒散怠惰,真是个懈骨之人。2. 不要成为一个懈骨,要坚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记忆技巧
- 记忆懈骨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可以将“懈”字联想成一个人懒散地坐在椅子上,而“骨”字则联想成骨头,表示骨气和毅力。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毅力和努力相关的成语,例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做作业不认真,真是个懈骨之人。2. 初中生:他从不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可见他是一个懈骨之人。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不能懒散怠惰,要追求进步,不要成为懈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