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想
拼音shè xiǎng
注音ㄕㄜˋ ㄒㄧ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聚精会神地思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 毕 每读《青凤传》,心輒嚮往,恨不一遇。因於楼上,摄想凝思。”
基本含义
- 摄取和思考。指通过观察、思考和吸收经验,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得到丰富和提高。
详细解释
- 摄想是由“摄”和“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摄,意为吸收、取得;想,意为思考、思索。摄想的意思是通过观察、思考和吸收经验,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得到丰富和提高。它强调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态度。
使用场景
- 摄想常用于教育、学习和成长的语境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勤于思考、善于吸收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多思考、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故事起源
- 摄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告子上》这篇文章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故事中,有个叫做公冶长的人,他非常勤奋地学习,每天都会观察和思考。孟子称赞他说:“摄想之人,未有不学也。”意思是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一定会有所学。从此,摄想就成为了一个表达学习和思考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摄想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摄”和动词“想”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善于摄想的人,经常从生活中吸取智慧。2. 在学术研究中,摄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摄想这个成语:1. 分解记忆:将成语分解为“摄”和“想”,分别记忆它们的意义。2. 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摄取知识,然后用脑子思考和吸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他与学习和思考相关的成语,如“博览群书”、“温故知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多摄想,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勤于摄想,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收获。3. 高中生:摄想是学习的关键,只有不断观察、思考和吸取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学会摄想,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思考人生的意义。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摄想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