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效应
拼音zhāng yú xiào yì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章鱼效应,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章鱼保罗因为预测对了德国队所有比赛的胜负,而名声大噪,成为世界杯赛场外的第一话题,保罗的身价随着热度水涨船高,目前,西班牙已经有人开出3万欧元的天价,邀请保罗“转会”,保罗的衍生品也随之扑面而来,“章鱼效应”正在疯狂蔓延。
详细解释
身价上涨
在很多地方的餐桌上,章鱼并不是大家喜欢的食物。但在厦门这样的沿海城市或是日本这样的岛国,章鱼却非常受欢迎,日本普通章鱼的售价,差不多折合人民币10元一只。而目前保罗的身价却达到了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30万元,翻了整整3万倍。
提出购买章鱼保罗的是西班牙小城卡瓦利诺,当地的地方议会希望借助章鱼推动这个地区的名号,让章鱼成为这座城市的代表,并在当地展出。
颇有意思的是,邀请保罗“转会”的提议最早是由当地一名商人发起的,他本希望出资1万欧元购买保罗,但在短短几小时内,就不断有当地居民加入,最终凑足了3万欧元。不过对于保罗的未来,当地人却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应该将它吃掉,有人则表示应该将其放在水族馆顶礼膜拜。
现状
水族馆靠保罗撑门面,保罗让奥博豪森水族馆享誉全球,并被很多有意前往德国的游客列为必去的景点之一。在网络上,就有不少人询问奥博豪森水族馆具体地址在哪里。打开奥博豪森水族馆的官方网站,发现奥博豪森水族馆实际上是一个连锁性质的水族馆,在德国各地都有分布,保罗的居住地则是在德国的工业核心鲁尔区。
水族馆的门票价格平均大约在15欧(折合人民币150元),小朋友则只需要9.95欧(折合人民99.5元)就可以和保罗近距离接触。按照德国媒体的粗略估算,保罗1天至少可以为该水族馆增加近百人的流量,也就说每天可以多带来1500欧的收益。面对这棵摇钱树,西班牙人花3万欧元买保罗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奥博豪森水族馆的经理珀尔沃尔已经明确表示会让保罗在此安度晚年。
促进章鱼销量
保罗倒是名声大噪,养尊处优。但它的兄弟姐妹,却因为人们对它的偏爱,而惨遭“毒手”。
由于预测德国和西班牙的比赛中,保罗“叛变”,看好西班牙,让德国无缘决赛,许多德国人就宣称要吃掉保罗,为此水族馆还特别加强了安保。无法拿保罗解气的德国球迷,就开始疯狂吃它的兄弟姐妹。在德国的很多餐馆以及学校、公司的食堂菜单上,都不约而同出现了章鱼保罗的名字。
衍生品大卖
而西班牙人,在获知保罗看好西班牙之后也爱屋及乌,爱上了吃章鱼。有消息显示,西班牙对章鱼的消费速度和消费量都直线上升。此外章鱼保罗的周边产品目前也变得非常热销,“章鱼服”在淘宝上非常受欢迎。 而其他衍生品保罗的一些玩具也受到了热烈追捧。
引发驯宠热
虽然人们对保罗的热情非常高涨,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保罗就只能成为一个传说。因为保罗目前已经2岁半,已数“爷爷级”(章鱼的寿命最多只有4年)。如此看来,保罗基本无望再预测下一届世界杯了。为此,德国奥博豪森水族馆已经在寻找新的章鱼,试图让它们学会保罗的技能。
而保罗也带动了新的驯宠热,在新加坡一只名叫马尼的鹦鹉就公开和保罗叫板,而在中国青岛,一只叫蛸哥的国产章鱼也横空出世,预测世界杯决赛结果。相信4年之后的巴西世界杯,会出现更多预测比分的动物。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事件或行为的连锁反应,类似于章鱼的触手在水中扩散,影响范围广泛而迅速。
详细解释
- 章鱼效应是一个源自于动物行为的成语。章鱼是一种具有多个触手的海洋生物,它们能够快速地扩展和收缩触手,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捕食需求。因此,章鱼效应用来比喻一个事件或行为的连锁反应,意味着一个小的变化或举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范围广泛而迅速。
使用场景
- 章鱼效应常常用于形容某个行为或事件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在不同领域或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个小的决策错误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或者一个人的行动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故事起源
- 章鱼效应这个成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数学家和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提出。他在研究气象系统时发现,微小的初始条件可以导致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像是一只章鱼的触手在水中扩散一样。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成语结构
- 主语 + 动词 + 宾语
例句
- 1. 这个小小的决策错误竟然引发了整个公司的倒闭,真是章鱼效应啊!2. 他的一次成功举动在整个行业产生了章鱼效应,引发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变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章鱼的触手与事件的连锁反应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触手在水中迅速扩散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章鱼的生态和行为习性,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蝴蝶效应”。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里捡了一块垃圾,没想到引发了整个班级的环保行动,真是章鱼效应!2. 初中生:我的一个好习惯影响了我的同学,现在大家都开始积极运动了,这就是章鱼效应的力量。3. 高中生:一次小小的反抗行动演变成了社会运动,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章鱼效应的威力。4. 大学生: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观点,没想到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讨论,这真是章鱼效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