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刻
拼音jīng kè
注音ㄐㄧㄥ ㄎ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精细深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韦应物 稍失之平易, 柳子厚 则过於精刻。”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一:“《过南中》有云:‘草迷 三国 树,水改 六朝 山。’ 九青 曰:‘天下之山未有不由水改者。’其用意精刻如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谢灵运 性爱山水,作诗主要是描写景物,景物之美也确实被他精刻地描写出来。”
基本含义
- 形容文字或刻画非常准确、精细。
详细解释
- 精刻一词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精刻者,刻石者之术也。”原指雕刻石碑时的技艺精湛,刀法细腻。后来引申为形容文字或刻画非常准确、精细。用来形容文笔、刻画、描写等方面的精准程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文章、画作、文字等方面的精细程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非常准确。
故事起源
- 关于精刻的起源,没有具体的故事或传说。它的含义和用法主要是从实际生活中的雕刻艺术中引申而来。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的文字精刻入微,让人读后如临其境。2. 这幅画的线条精刻细腻,栩栩如生。3. 他的观察力非常精刻,常常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精刻”联想为“精细的刻画”,或者想象一个雕刻师傅在精心雕刻一块石头,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绘画作品等,来感受精刻的艺术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字写得非常精刻,每一笔都很工整。2. 初中生:这幅画的细节描绘非常精刻,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用心。3. 高中生:他的观察力非常精刻,可以从细微之处看出事情的本质。4. 大学生: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精刻,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作者的思考深度。5. 成人:她的判断力非常精刻,能够准确地看清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