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责
拼音sù zé
注音ㄙㄨˋ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宿债,旧债。责,同“ 债 ”。《国语·晋语四》“弃责薄敛” 三国 吴 韦昭 注:“弃责,除宿责也。”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过去所犯错误或所负的责任,有必要承担并加以改正。
详细解释
- 宿责由两个字组成,宿意为积累,责意为责任。宿责指的是过去所犯错误或所负的责任,应该承担并加以改正。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应对自己的过去行为负责,并通过改正错误来赎回自己。
使用场景
- 宿责常用于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过去行为负责,进而进行改正。可以用于讨论个人的道德责任、职业操守、家庭义务等方面。
故事起源
- 宿责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年》。当时,齐国大夫鲍叔牙因为曾经偷窃过一块玉佩,而感到内疚和愧疚。他将玉佩藏在自己的床下,每天晚上都要躺在那里,以此来警醒自己不再犯错误。后来,他成为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宿责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成语结构
- 宿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有宿责,帮助他们取得进步。2. 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决心以宿责的态度改正过去的过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宿责”拆分成两个部分,“宿”和“责”。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床上躺着,床下放着一个责任,提醒自己要承担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责任和道德有关的成语,如“问心无愧”、“一诺千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打破了同学的铅笔盒,我应该承担宿责,赔偿他一个新的。2. 初中生:我没有完成作业,我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宿责,努力补上落下的课程。3. 高中生:我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失望,我应该明白自己的宿责,努力改变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宿责”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