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民纲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āng

民纲

拼音mín gāng

注音ㄇㄧㄣˊ ㄍㄤ

繁体

基本解释

  • 民众处世的准绳。 宋 余靖 《从政大箴·清箴》:“政为民纲,清本士节。”

基本含义

  • 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指导国家治理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详细解释

  • 民纲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民”指的是人民,代表国家的基本群体;“纲”则表示纲领、规划。民纲用来形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民纲通常是由国家领导者或政府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

使用场景

  • 民纲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可以用来讨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方向,以及评价和分析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故事起源

  • 民纲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杨慎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中,书中用“民纲”来表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描述国家治理的重要词语。

成语结构

  • 民纲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我们应该遵守国家的民纲,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贡献力量。2. 这个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民纲,是我们评价其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民纲”拆分为“民”和“纲”两个部分来记忆。同时,可以将其与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了解和学习有关国家治理和发展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课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这是我们的民纲。2. 初中生: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民纲来指导。3. 高中生: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民纲,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4. 大学生:研究国家的民纲是了解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拆字解意

民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