诜枝
拼音shēn zhī
注音ㄕㄣ ㄓ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基本含义
- 指言辞诡诈、狡猾。
详细解释
- 诜枝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诜”意为狡猾、奸诈,“枝”意为言辞、语言。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言辞诡诈、狡猾的特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用言辞欺骗、瞒骗他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描述某人的言辞不可信、虚假欺骗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诜枝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较多。它的出现可能与古代社会中的许多权谋斗争、政治欺诈等有关。
成语结构
- 诜枝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说话总是诜枝连篇,让人难以相信他的真诚。2. 这个政客的诜枝手段让他在选举中得到了很多选民的支持。
记忆技巧
- 你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树枝上的果实看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却是有毒的,这就好像那些用言辞欺骗他人的人一样,他们的言辞看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却是虚假的。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诜枝手段让我不再相信他说的话。2. 初中生:政客们常常使用诜枝来欺骗选民。3. 高中生:她的诜枝言辞让她在社交圈中声名狼藉。4. 大学生: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被那些诜枝言辞所蒙蔽。5. 成年人:在商业谈判中,需要警惕对方可能使用的诜枝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