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豪车门
拼音zhōng shí yóu háo chē mé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报道称,“新疆油田公司的一个处级单位新疆油田物资供应总公司,机关车队共有一辆大众途锐3.2V6、四辆兰德酷路泽4700V8、一辆普拉多4.0VX、两辆奥迪A62.4,全部超过中央规定的用车标准”。此外,公司为其党委书记和总经理配备的专车“新J06888”的大众途锐3.2V6和“新J38351”的兰德酷路泽4700V8,目前市价都超过100万。帖子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关注,不少网友认为中石油因“不差钱”,且花销无人制约所以才出现如此利用公款的“高消费”。
详细解释
日前,中石油新疆油田对高管使用“百万豪车”质疑做出回应,给出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车辆折旧、业务需要、租车使用等理由。然而,回应并未能解疑释惑,反而引起了新的质疑,甚至被评价为“越抹越黑”。
这样的尴尬,缘于回应本身存在不少“硬伤”,摁下葫芦浮起瓢,疑点重重,难以服人。比如,中石油豪车事件涉及的大众途锐,2002年才在日内瓦车展亮相,2003年被引进中国市场,而油田方面称此车购于2001年。即便相信以中石油的实力,2001年就买到了“概念车”,那么10年前以80万元购进豪华越野车,也已经是严重超标了。
又比如,油田方面试图通过折旧后的净值说明现在的车并非豪车,80万途锐折旧后只值16万多,45万奥迪折旧后只有7万多。然而,如此惊人的折旧率,显然有悖于市场常理,与同类型的二手车价格相比更像“秒杀价”,难怪懂行的企业管理人士说,“无论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计算,也不会折旧出如此低的价钱”。
如此破绽频出的解释,不仅在逻辑上相互打架,在事实上也缺乏支撑,被一些网友称为“小儿科理由”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近年来“两桶油”面对有关公务消费大手大脚的质疑,回应的路子与此大体类似,无非一是说明“没那么贵”,二是打出“工作需要”。面对网友曝光“1200万元天价吊灯”,中石化说造价只有156万元;面对众人怒批“2.4亿元奢华装修”,又说工程是为了集中办公、提高效率。
这些回应往往有两个软肋,一是无视央企花的是国家的钱、人民的资财,不管以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突破见诸制度的标准规格,进行奢华消费。在新疆复杂地理环境里工作,固然需要合适车辆,但这就可以成为购买豪车的现实便利吗?二是在奢华、违规的底子上,却试图涂抹上节俭、合法的色彩,怎么说都听着别扭,怎么看都难免看出马脚来。
事实上,这种“灭火式”的回应,常常回避现实问题,忽视公众知情权,一味急于平息舆论,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而且容易在蹩脚的辩护与掩盖中,让公众钻探出新的问题来。因此,如果不能直面问题、坦诚布公、自省改进,在社会质疑目光中奔行的中石油豪车门,恐怕难以迅速刹车停止。即使这次摆平了,只要豪奢病不除,也还会借别的消费对象发作。从吊灯到茅台,从名片到豪车,总有一款在烧钱……
基本含义
- 指中石油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干部,以及他们的豪华轿车。
详细解释
- 中石油豪车门是一个源自中国的成语,由“中石油”、“豪车”和“门”三个词组成。其中,“中石油”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而“豪车”则指高档豪华轿车,代表着富裕和高地位。最后,“门”在这里表示一种事件或丑闻。因此,中石油豪车门指的是中石油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干部以及他们豪华轿车所涉及的事件或丑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中石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干部利用职权或资源谋取私利的事件。它可以用来批评腐败、权力滥用和贪污等不良行为。
故事起源
- 中石油豪车门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社会上一系列涉及中石油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豪华轿车的腐败丑闻。这些丑闻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批评,也成为了中国反腐败运动的一个象征。
成语结构
- 中石油豪车门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中石油豪车门事件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 中石油豪车门再次提醒我们,反腐败的斗争任重道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中石油的高级管理人员开着豪华轿车进入一个大门,然后被曝光了他们不当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反腐败运动或者其他相关话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反腐败政策和措施,以及相关的案例和成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中石油豪车门事件告诉我们,我们要远离腐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中石油的高级管理人员,但我要保证自己不会卷入任何中石油豪车门的丑闻。3. 高中生:中石油豪车门让人们对中国的反腐败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腐败对社会的危害。4. 大学生:中石油豪车门事件是中国反腐败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在反腐败方面取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