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抗颜在词典中的解释
kàngyán

抗颜

拼音kàng yán

注音ㄎㄤˋ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抗颜 kàngyán
    [be solemn and just] 态度严正
    因抗颜而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详细解释

  • (1).犹正色。谓态度严正。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輒譁笑之,以为狂人。独 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説》,因抗颜而为师。” 元 袁桷 《次韵伯庸十韵》:“抗颜躬蹇蹇,蒙顶髮星星。”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闻得今日还要蓆藁入朝,抗颜力諍。”后亦指为人之师。 清 黄景仁 《赠程生人中》诗:“抗颜已弥载,无术相蒸陶。”
    (2).犹面对。 李大钊 《“今”与“古”》:“即单就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而论,已足以抗颜古人而无愧。”

基本含义

  • 抗拒面对困难或压力,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详细解释

  • 抗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抗”和“颜”。其中,“抗”表示抵抗、抵御,指抵抗外来的压力或困难;“颜”表示面子、脸面,指面对困难时仍然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立场。抗颜的含义是指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屈服于外界的影响。

使用场景

  • 抗颜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或逆境中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面对挑战时不退缩,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这个成语通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勇敢、坚定的人。

故事起源

  • 抗颜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公子无忌与齐国人魏斯有一次争论。无忌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退让,最终赢得了争论的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抗颜”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抗颜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抗”是动词,表示抵抗、抵御;“颜”是宾语,表示面子、脸面。

例句

  • 1. 在困难面前,他始终抗颜不屈。2. 尽管遭受了很多压力,但他仍然抗颜坚持自己的理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抗颜”与“抵御压力”、“坚持立场”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退缩,抵御外界的压力,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持、勇敢等相关的成语,如“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考试失败,他抗颜坚持努力学习。2. 初中生:尽管受到同学的嘲笑,她仍然抗颜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面对家庭的压力,他抗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4. 大学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他抗颜坚持自己的职业选择。5. 成年人:面对困难和挑战,她抗颜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拆字解意

抗颜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