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采
拼音yì cǎi
注音ㄧˋ ㄘ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采邑。《魏书·咸阳王禧传》:“利建虽古,未必今宜;经野由君,理非下请。邑采之封,自有别式。”
基本含义
- 指选取人才并聚集于一地。
详细解释
- 邑,古代称城市;采,指采选。邑采意为从各地选取人才,聚集于一地。形容某地聚集了许多才能出众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人才辈出,学问丰富,才华横溢。也可用于形容某个单位或组织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儒效》。当时,荀子在齐国担任官职,他在一次游历途中,发现了邑采这个现象,即各地的人才都聚集在齐国。荀子认为,这是因为齐国的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才前来。因此,他在《荀子·儒效》中用邑采来形容这种现象。
成语结构
- 邑采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其中名词“邑”是古代称城市的意思,“采”是指采选。
例句
- 1. 这个科研机构真是邑采,聚集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2. 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一个真正的邑采之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邑采”与“聚集人才”联系起来记忆,因为邑采的含义就是从各地选取人才并聚集于一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人才济济”、“人才辈出”等,以扩展对人才聚集现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聪明,真是一所邑采之地。2. 初中生:这个学校在全市都有名气,因为它是个邑采之地,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大学非常多,因此被誉为邑采之地,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4. 大学生:我所在的实验室是个邑采之地,有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和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