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财赂在词典中的解释
cái

财赂

拼音cái lù

注音ㄘㄞˊ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钱财货物。《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獘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宋书·始安王休仁传》:“遂多与财赂,深相结事。” 清 汪懋麟 《送兄舟册封琉球序》:“兵威之肃服,有时而穷;财赂之怀诱,有时而竭。”

基本含义

  • 用财物来收买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详细解释

  • 财赂是指利用金钱或财物来收买他人,以获得某种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通常是不道德的,因为它违背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使用场景

  • 财赂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用金钱来影响他人的行为,以换取私利。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腐败、商业诈骗或其他不诚实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财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三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子罕的人给襄公送了一匹名马,希望能得到襄公的官职。襄公拒绝了他的请求,并且警告他说:“财赂不可为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赂是不道德的,政治应该是公正和廉洁的。

成语结构

  • 财赂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财”和“赂”两个字组成。其中,“财”表示金钱或财物,“赂”表示贿赂他人。

例句

  • 1. 他用财赂来收买政府官员,以便获得更多的特权。2. 这个公司通过财赂竞争对手的员工,窃取了他们的商业机密。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将“财赂”拆分成两个部分。首先,将“财”与“钱财”联系起来,表示金钱。然后,将“赂”与“录取”联系起来,表示通过贿赂来获得某种利益。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你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财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腐败的历史,以及现代社会对贿赂行为的打击。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贿赂相关的成语,如“行贿”、“受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财赂给老师送礼物,希望能得到更高的分数。2. 初中生:政府官员收受了财赂,以保护黑社会的活动。3. 高中生:在这个社会上,财赂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

拆字解意

财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