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俗
拼音gé sú
注音ㄍㄜˊ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革除弊俗。《战国策·齐策六》:“上辅孤主,以制羣臣;下养百姓,以资説士。矫国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 鲍彪 注:“矫革,言变其国俗。”
基本含义
- 改变陈旧的习俗,指改革社会风气。
详细解释
- 革俗是指改变陈旧的习俗,推动社会风气的变革。这个成语强调了对陈旧、保守的社会习俗进行改革和革新的重要性,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使用场景
- 革俗常用于描述社会改革、风气变革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以及个人或团体对陈旧观念的颠覆和革新。
故事起源
- 成语“革俗”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革是俗也。”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文是“革是俗也,故不可诬也”。后来演变为成语“革俗”,用来形容改革陈旧的社会风俗。
成语结构
- 革俗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革”和名词“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国家需要革俗,摒弃陈旧的观念,走向现代化。2. 青年一代是社会革俗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革俗”。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改变陈旧的习俗,推动社会风气变革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社会改革和风气变革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革运动,如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等,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变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够革俗,改变学校里的一些不好的习惯。2. 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革俗,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 高中生:青年一代是社会革俗的中坚力量,我们应该勇敢地改变陈旧的观念,为社会带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