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骣牛在词典中的解释
chǎnniú

骣牛

拼音chǎn niú

注音ㄔㄢˇ ㄋㄧ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没有鞍具的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命妇以妒受杖》:“ 元太宗 时,命妇人有妒者,乘以驏牛徇部中。”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妒妇乘驏牛》:“ 元 制:妇人妬者,乘驏牛,徇部中。”

基本含义

  • 指人言行放肆、张狂跋扈。

详细解释

  • 骣牛一词源自《论语·子罕》:“骣者,骄纵也。牛,牛也。”意为人放纵傲慢,如同牛一样张狂跋扈。

使用场景

  • 用来形容人言行放肆、傲慢自大的情况。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傲慢态度。

故事起源

  • 成语“骣牛”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子罕的评价。子罕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有一天骑着牛出门,牛走得很快,子罕却不加控制,显得非常傲慢自大。孔子见状,用“骣牛”来形容子罕的傲慢态度。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骣牛,总是对同事指手画脚,没有一点谦虚之心。2. 这个政治家常常在演讲中骣牛,自诩是伟大的领袖,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实绩。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牛的形象,想象一个张狂跋扈的牛在放肆地奔跑,来帮助记忆“骣牛”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相关成语,如“骄兵必败”、“骄阳似火”等,以扩展对于傲慢、张狂等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骣牛,老师生气地说他不守规矩。2. 初中生:那个学生骣牛,总是不听老师的话,自以为是。3. 高中生:他在班级里骣牛,总是对同学咄咄逼人,没有一点团队合作的精神。

拆字解意

骣牛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