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籸
拼音má shēn
注音ㄇㄚˊ ㄕㄣ
繁体
基本解释
芝麻榨油后的渣滓。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麻枯饼﹞此乃榨去油麻滓也,亦名麻籸(音辛)。荒岁人亦食之。可以养鱼肥田。”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思维或行动迟钝、迟缓。
详细解释
- 麻籸是中国的一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麻和籸。麻指的是麻木,表示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籸指的是树枝,表示人的思维像树枝一样迟钝、僵硬。因此,麻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或行动迟钝、迟缓。
使用场景
- 麻籸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学习成绩差、反应迟钝的学生,或者形容工作效率低下、行动迟缓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情推进缓慢、进展迟缓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麻籸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史记》中。在《史记·林冲列传》中,有一句描述林冲的话:“终日麻脸麻袋,不似男儿。”这句话中的“麻脸麻袋”可以理解为林冲形容自己思维迟钝、反应迟缓。后来,这个描述被引申为麻籸成语。
成语结构
- 麻籸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麻籸。2. 他的行动总是迟缓,简直就是个麻籸。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麻籸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思维像树枝一样迟钝、僵硬,就像是被麻木的感觉所困扰。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麻籸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麻木不仁、麻痹大意等成语都与麻籸有关,可以一起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思维像麻籸一样迟钝,总是做不好作业。2. 初中生:他的反应速度太慢了,简直就是个麻籸。3. 高中生:这个学生的思维迟钝,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麻籸。4. 大学生:他总是拖延做事,行动迟缓,真是个麻籸。5. 成年人:他的思维迟钝,工作效率低下,简直是个麻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