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
拼音jí zhù
注音ㄐㄧˊ ㄓ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集注 jízhù
[focus] [注意力] 集中
同学们的目光都集注到老师身上
◎ 集注 jízhù
[variorum] 汇集前人对某书的注释,有时附上自己的见解,多用做书名,如《诗经集注》
英文翻译
1.(集中) focus
2.(集解; 集释) variorum
详细解释
见“ 集注 ”。
(1).亦作“ 集註 ”。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 唐 颜师古 《<汉书>序例》:“《汉书》旧无注解,唯 服虔 、 应劭 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 晋灼 ,集为一部,凡四十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集注》。”《元史·杨恭懿传》:“后得 朱熹 集註《四书》,叹曰:‘人伦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书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章句集注》:“ 朱子 作《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註,其名非创也。”
(2).汇集流注。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赤道下之热流,其行於北半球者,常以大陆东岸为归宿之地…… 墨西哥 正在热流集注之区,温度最盛。”
(3).犹集中。 茅盾 《子夜》十五:“﹝ 玛金 ﹞精神只集注在一点:她的工作,她的使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全课堂的眼光都集注于 乐华 和 大文 两人。”
(4). 宋 代铨选授官的一种制度。由铨选负责官员召集铨选合格者注授官职。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馀记》:“集注:左右选注闕,集长贰廷坐,而下列愿注授之人,高唱其闕而问之,以授窠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五年》:“应係旧籍人子弟许到闕者,见讫赴部,令预集注三次;集满不受差遣者,将与直差。”
基本含义
- 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
详细解释
- 集注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集中注意力或聚精会神。当人们需要专心处理某件事情时,他们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
使用场景
- 集注常常用于描述需要专注思考、学习或工作的场景。比如,当你在考试前需要全神贯注地复习,你可以说自己要集注于学习。又或者,当你在开会时需要聚精会神地倾听讨论,你也可以说自己要集注于会议。
故事起源
- 集注一词的起源尚无确切的故事或典故,但它是根据汉字的本义和常见用法演变而来的。
成语结构
- 集注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集”和“注”。
例句
- 1. 在考试前的最后几天里,我要集注于复习。2. 在听讲座时,我们应该集注于演讲者的观点。3. 他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集注于自己的工作。
记忆技巧
- 记住集注的意思可以通过将“集”与“注”两个字联想起来。想象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注视着同一个目标,这样你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尝试寻找更多使用集注的场景,比如在学习时、工作时或进行其他需要专注的活动时。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做作业时,我要集注于每一个问题,认真思考。2. 初中生:参加数学竞赛时,我们必须集注于每一道题目,以免出错。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时,我们要集注于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全面复习。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我们需要集注于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常常需要集注于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