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交往
拼音zhì jiāo wǎ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稚交往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幼稚的人际交往模式。与人交往是个实际体验的过程。如果您有以上这些问题,不妨找心理医生,从医患交往开始,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
表现形式
不信任别人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不能没有依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
不会说不
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
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怕被拒绝
稚交往 稚交往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退缩。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基本含义
- 形容交往或行为幼稚、不成熟。
详细解释
- 稚交往是由“稚”和“交往”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稚”表示幼稚、不成熟;“交往”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稚交往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行为幼稚、不成熟。
使用场景
- 稚交往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幼稚行为或不成熟的交往方式。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那些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行为幼稚的人。
故事起源
- 稚交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超传》中。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他曾经收养了一个名叫班彪的孤儿,并且教导他学习。然而,班彪却不懂得珍惜班超的恩情,反而以幼稚的态度对待班超。因此,后来人们用“稚交往”来形容这种幼稚、不成熟的交往方式。
成语结构
- 稚交往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稚”和“交往”。
例句
- 1. 他的稚交往方式让人很难相处。2. 年纪大了,不应该再有稚交往的行为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在交往,小孩的行为非常幼稚,成年人很难与他相处。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如“交心”、“恩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的稚交往方式让老师很头疼。2. 初中生:他的稚交往方式让同学们觉得他很不成熟。3. 高中生:在人际关系中,要避免稚交往,要学会成熟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