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孤高在词典中的解释
gāo

孤高

拼音gū gāo

注音ㄍㄨ ㄍㄠ

繁体

基本解释

  • ◎ 孤高 gūgāo
    [proud loneliness] 特立高耸
    孤高特立

近义词

  • 高慢、骄横、骄傲、傲慢、傲岸、高傲

详细解释

  • (1).孤立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群榭,孤高特立。” 唐 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唐 黄滔 《壶公山》诗:“八面峯峦秀,孤高可偶然。”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
    (2).孤特高洁;孤傲自许。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古傍 苏 李 ,气夺 曹 刘 ,掩 颜 谢 之孤高,杂 徐 庾 之流丽。” 宋 苏轼 《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话孤高常近谤。” 明 吴承恩 《围棋歌赠鲍景远》:“愿尔逢人权进着,世界万事忌孤高。” 鲁迅 《呐喊·端午节》:“至于有人疑心他孤高,那可也不过是一种误解罢了。”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独立自主,高傲孤立,不愿与他人交往。

详细解释

  • 孤高一词由“孤”和“高”两个字组成。孤指独自,高指高傲。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独立自主,高傲孤立,不愿与他人交往。这种人常常自视甚高,不愿与他人合作,自成一派。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交往。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自视甚高,不肯与他人合作或接受建议。

故事起源

  • 孤高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莽传》中。当时,王莽是汉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由于他的高傲和孤立,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因此,孤高一词就用来形容王莽这种高傲孤立的态度。

成语结构

  • 孤高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形容一个人的状态或态度。

例句

  • 1. 他在学校里总是孤高自傲,不与同学交往。2. 这位画家孤高自持,不接受任何人的建议。3. 他的孤高态度导致了他在工作中的失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上,骄傲地独自俯瞰着周围的一切,不愿与他人交往,就像“孤高”一词的含义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孤高”相关的成语,如“孤僻”、“高傲自大”等,以加深对这类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玩,总是孤高地玩着自己的玩具。2. 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他却不愿与同学交流,显得很孤高。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是个孤高的存在,很少与其他人交往。4. 大学生:他对自己的研究充满自信,但却不愿与其他人合作,显得孤高而独立。5. 成年人:他一直都是个孤高的人,不愿与他人合作,导致他在职场上的发展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