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诵斥在词典中的解释
sòngchì

诵斥

拼音sòng chì

注音ㄙㄨㄙˋ ㄔ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公开斥责。诵,通“ 讼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祢衡轻曹操》:“ 汉 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 曹操 ,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

基本含义

  • 指批评、指责、斥责。

详细解释

  • 诵斥是由“诵”和“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诵指大声朗读,斥指责备、谴责。诵斥的意思是批评、指责他人的错误或过失。

使用场景

  • 诵斥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言行不满,以及对错误行为的严厉批评。可以用于描述对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或违法的行为进行谴责。

故事起源

  • 关于诵斥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行为有关。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会通过诵读经典来表达自己的批评和指责。因此,诵斥这个成语可能起源于这种行为。

成语结构

  • 诵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对那个无礼的人进行了一番诵斥。2. 老师对学生的懒散态度进行了严厉的诵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诵斥的发音与“送吃”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大声朗读并且斥责对方的样子。可以将诵斥的意思与“批评”、“指责”进行联想,形成记忆链接。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批评、指责相关的成语,如“指鹿为马”、“当面锣,对面鼓”等。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行为和文化,以加深对诵斥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对他的调皮行为进行了一番诵斥。初中生:他因为缺乏准备而被老师诵斥了一番。高中生:老师对他的不负责任态度进行了严厉的诵斥。大学生:在讨论会上,他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了一番诵斥。

拆字解意

诵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