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榆柎在词典中的解释

榆柎

拼音yú fù

注音ㄧㄩˊ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黄帝 时良医名。《周礼·天官·疾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 郑玄 注:“能专是者其唯 秦 和 乎, 岐伯 、 榆柎 则兼彼数术者。” 陆德明 释文:“ 岐伯 、 榆柎 皆 黄帝 时医人。”

基本含义

  • 指人行为自负、目中无人,不顾他人感受和利益。

详细解释

  • 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树木,榆柎树。榆柎树生长缓慢,木质坚硬,树干直立,树冠茂密,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榆柎树的特点,人们把自负、目中无人的行为比喻为榆柎。

使用场景

  • 榆柎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态度傲慢、自大,不顾他人感受和利益的行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杨修的人,他非常聪明,但是性格非常自负。有一天,杨修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自认为自己才华出众,所以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结果,他考试失败了。后来,人们就用“榆柎”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像杨修一样自负、目中无人的人。

成语结构

  • 榆柎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对别人总是态度傲慢,真是个榆柎。2. 不要太榆柎,要学会尊重他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高高的榆柎树上,目中无人地俯视着周围的人们,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榆柎”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负、目中无人相关的成语,如“骄兵必败”、“目空一切”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同学总是摆出一副榆柎的样子,从不和大家玩。2. 初中生:班上有个同学很榆柎,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3. 高中生:他在班级里表现得很榆柎,从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4. 大学生:有些人在大学里变得榆柎起来,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5. 成年人:在职场上,有些人因为自负而变得榆柎,无法和同事和谐相处。

拆字解意

榆柎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