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睚眦在词典中的解释

睚眦

拼音yá zì

注音ㄧㄚˊ ㄗ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睚眦 yázì
    (1) [angry stare]∶发怒时瞪眼睛
    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红楼梦》
    (2) [small grievance]∶借指极小的仇恨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蔡泽传》
    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 1.[书]

详细解释

  • 见“ 睚眦 ”。
    亦作“ 睚眥 ”。瞋目怒视;瞪眼看人。借指微小的怨恨。《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汉书·孙宝传》:“我与 穉季 幸同土壤,素无睚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毋挟枪矛,寻睚眦以酿衅。”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十:“他受不了百口嘲谤,也忍不下万目睚眦。”

基本含义

  • 指眼角的余光,也指怒目而视。

详细解释

  • 睚眦原指眼角的余光,后来引申为怒目而视,形容愤怒或仇恨之情。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对敌人或仇敌的强烈憎恶和敌对态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口头表达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敌人或仇敌的愤怒和仇恨。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著名的故事: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对刘邦心生怨恨,曾经说:“我要是不杀了你,你还不杀了我?”意思是如果不互相残杀,对方也会加害自己。后来,这句话成为了成语“睚眦”来形容仇恨之情。

成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顺序。

例句

  • 1. 他一直用睚眦的目光盯着那个人,充满了对他的仇恨。2. 她的眼中闪烁着睚眦的光芒,让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敌意。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牙齿”和“眼睛”的组合。牙齿咬紧,眼睛怒目而视,形象地表达了愤怒和仇恨之情。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和态度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看着我时,眼中闪烁着睚眦的光芒。初中生:我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眼中闪过睚眦的眼神。高中生:他一直用睚眦的目光盯着我,让我感到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