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诸使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ūshǐ

诸使

拼音zhū shǐ

注音ㄓㄨ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 唐 以后受朝廷特派负责处理某种政务的官员。 唐 元结 《舂陵行》序:“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徵求,符牒二百餘封。”《新唐书·百官志三》:“凡诸使下三院御史内供奉,其班居正臺监察御史之上。”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东西使班·诸使》:“《宋朝会要》曰: 唐 制百职皆九寺三监分典, 开元 中,始置诸使,朝廷有詔,则云诸司、诸使以该之。”

基本含义

  • 指诸多使者,表示众多人物同时前来或同时派遣多个使者。

详细解释

  • 诸使是由“诸”和“使”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诸”表示众多、各种各样的意思,“使”表示派遣使者、使者等。诸使指的是众多人物同时前来或同时派遣多个使者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诸使多用于形容人物众多、派遣使者众多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会议、活动或事件中,众多的人物同时到场或同时派遣多个使者出席。

故事起源

  • 诸使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据说,在古代,诸侯国之间常常会派遣使者互相往来传递消息或进行外交活动。当时,如果多个诸侯国同时派遣使者到一个国家,就会出现众多的使者同时到场的情况。因此,人们就用“诸使”来形容这种情况。

成语结构

  • 成语“诸使”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诸”是形容词,表示众多、各种各样的意思;“使”是名词,表示派遣使者、使者等。

例句

  • 1. 今天的会议上,各个部门都派遣了诸使出席。2. 在国际会议上,各个国家纷纷派遣诸使,共商合作事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诸使”。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众多的使者同时到场,形成一个庞大的队伍。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外交活动和使者制度的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诸使”的背景和使用情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举行了一次庆祝活动,各个班级都派遣了诸使前来参加。2. 初中生:这次学校的运动会,各个年级都有诸使参赛,场面非常热闹。3. 高中生:这个城市举办了一次国际交流会,各个国家都派遣了诸使前来参加。

拆字解意

诸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