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籍
拼音guò jí
注音ㄍㄨㄛˋ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超过规定的税额。 唐 卢禧 《对不受征判》:“农之制地,征不过籍,德将见优,赏莫为税。” 唐 姚齐梧 《对税千亩竹判》:“度田居民,因地制赋,出不过籍,汔可小康。”
(2).错误的记载。 明 李东阳 《明故广西布政司副理问致仕叶公墓志铭》:“在官几九载,无公私过籍,以老乞归。”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自己的出身、身份、地位等过分自负,不顾实际情况,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详细解释
- 过籍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过”和“籍”两个词组成。过,意为超越、超过;籍,意为记录、记载。过籍的字面意思是超越记载,形容人过分自负,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顾实际情况。
使用场景
- 过籍一词常用于批评那些自以为是、自负过度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人,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缺乏实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故事起源
- 过籍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卫灵公》一章中。当时,孔子对一个自负的弟子说:“过以喜,不以为过,以为过者不以喜。”这句话的意思是,自负的人自以为是,不认为自己过分自负,而认为指责他过分自负的人才是错的。后来,人们用“过籍”来形容这种自负的心态。
成语结构
- 过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总是过籍地自夸自己的能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2. 她因为过籍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因为她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过籍这个成语:1. 将“过”和“籍”两个字分开记忆,过表示超越,籍表示记录。2. 想象一个人站在记录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书籍上,试图超越这本书籍,表现出过分的自负。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自负、自负等相关的成语,例如“骄兵必败”、“自命不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过籍地认为自己是全班最聪明的人,但实际上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2. 初中生:她因为过籍而在考试中失利,因为她没有实际地复习和准备。3. 高中生:他的过籍心态让他错过了很多机会,因为他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4. 大学生:她的过籍让她在面试时表现得过于自负,没有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