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笺
拼音xiào shū jiān
注音ㄒㄧㄠˋ ㄕㄨ ㄐ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 唐 人称 薛涛 为女校书,故薛涛笺又称校书笺。亦借指题咏或书信。 唐 司空图 《退居漫题》诗之二:“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十三:“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参见“薛涛笺”。
基本含义
- 指纠正、润饰文章或书籍的手稿。
详细解释
- 校书笺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包括“校”、“书”和“笺”。其中,“校”指的是校正、润色;“书”指的是书籍、文章;“笺”指的是手稿、草稿。因此,校书笺的意思是指纠正、润饰文章或书籍的手稿。
使用场景
- 在写作、编辑、校对等相关领域中,可以使用校书笺来形容修正和润色文章的过程。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于个人作品的反复修改和完善。
故事起源
- 校书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太和正音谱》中。杨慎是明代著名的音韵学家,他的这本书是关于音韵学的研究和校勘。在书中,他提到了“校书笺”这个词语,形容了他对于书籍手稿的修正和润色过程。
成语结构
- 校书笺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校书笺上,使得这本小说更加完美。2. 这篇文章还需要经过一番校书笺才能发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校书笺”这个成语与修正和润色文章的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图像。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学生在校对自己的手稿,用红笔纠正错误,并润色文字。这样的图像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写作、编辑、校对相关的成语,如“点石成金”、“雕虫小技”等,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批改作文时,总是会帮我做校书笺,让文章更好看。2. 初中生:我写的小说还需要进行校书笺,才能发布到网上。3. 高中生: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我进行了多次校书笺,修正了很多地方。4. 大学生:在写论文之前,我会进行一次校书笺,确保文章的逻辑和表达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