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兀坐在词典中的解释
zuò

兀坐

拼音wù zuò

注音ㄨˋ ㄗ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兀坐 wùzuò
    [to sit erect]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 1.sit upright

详细解释

  • 独自端坐。 唐 戴叔伦 《晖上人独坐亭》诗:“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禪。” 宋 苏轼 《客住假寐》诗:“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陈公 宝钥 , 闽 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幃入……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 郁达夫 《采石矶》:“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边的 寿春园 西室里兀坐的时候。”

基本含义

  • 形容坐得笔直、不动。

详细解释

  • 兀坐是由“兀”和“坐”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兀”表示高耸、笔直,而“坐”表示坐着。兀坐形容人坐得非常笔直,不动。

使用场景

  • 兀坐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坐得非常端正,不敢有丝毫动作。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重要场合或受到重视时保持庄重、稳定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兀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宫廷文化。在古代宫廷中,皇帝和大臣们必须保持庄重的仪态,不得有丝毫动作。因此,兀坐成为了形容皇帝和大臣们庄重态度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兀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兀”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坐”。

例句

  • 1. 他在考试时兀坐不动,一动也不敢动。2. 老师严肃地站在讲台上,学生们都兀坐着听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兀坐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坐得笔直,像一根竹竿一样不动,这样就能够记住兀坐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兀坐相关的成语,如“兀然不动”、“兀自不动”等,来增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兀坐在座位上,不敢有任何动作。2. 初中生:在领奖典礼上,学生们兀坐在座位上,等待颁奖。3. 高中生:考试期间,同学们兀坐在考场里,专心答题。4. 大学生:在学术报告会上,听众们兀坐在座位上,聆听专家的演讲。

拆字解意

兀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