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散
拼音mǐ sàn
注音ㄇㄧˇ ㄙ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顺服散去。《后汉书·冯绲传》:“后 鲜卑 寇边,以 緄 为 辽东 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基本含义
- 平息、解散
详细解释
- 弭散是指平息、解除、散去。表示结束争端、消除纷争、平息风波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解除纷争、平息争端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的纷争解决。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子弭散而无朝。”这句话出自《左传》,讲述了公子弭散不再朝见国君,表示他不再参与朝廷的事务,意味着结束了他与政治纷争的关系。后来,人们将“弭散”作为成语使用,表示结束争端、解除纷争。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弭”和“散”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经过双方的努力,最终成功弭散了这场纠纷。2. 在领导的调解下,双方冲突得以弭散,恢复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弭散”拆分为“弭”和“散”,“弭”可以联想为弓弩,而“散”可以联想为散开。可以想象使用弓弩射击,将纷争射散,达到平息的效果。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成语,如“和解”、“息事宁人”等,了解更多关于解决纷争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温暖的笑容弭散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2. 初中生:经过学校的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得以弭散。3. 高中生: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地弭散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