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居
拼音dǐ jū
注音ㄉㄧˇ ㄐㄨ
繁体
基本解释
定居;定址。《魏书·高聪传》:“将底居 成周 ,永恢皇宇。”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观其肇允枚卜,爰适底居,所感弥多。”
基本含义
- 指处于最底层的、地位低下的人。
详细解释
- 底居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社会地位最低下的位置,缺乏权力、地位和财富。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地位低下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使用场景
- 底居一词可以用来描述社会阶层中地位最低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或没有权力的人。
故事起源
- 底居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中,原文是“如何底居?如何荡舟?”意思是“我们如何处于最底层?如何在水上漂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非常明显,底居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形容词。
成语结构
- 底居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底”表示最底层的意思,而“居”表示居住或处于的意思。
例句
- 1. 他出身贫苦,一直底居社会底层。2. 这个社区的居民多数是底居的人,生活条件很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底居”这个成语与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地上,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社会地位和贫穷相关的成语,如“贫富不均”、“贫困潦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家庭条件很差,属于底居人群。初中生:他们是底居的人,生活很艰难。高中生:底居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