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鞯
拼音pú jiān
注音ㄆㄨˊ ㄐ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乘一黄牛,被以蒲韉,仍将《汉书》一帙掛於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
(2).借指所骑的牛。 元 贡师泰 《为郭宗道祭酒题韩滉移居图》诗:“牵衣裹儿囊在肩,瓠壶瓦缶悬蒲韉。” 清 汪懋麟 《十二砚斋落成自题》诗之四:“不才无补丝毫事,消得蒲韉角上书。”
基本含义
- 指战马背上的马鞍,比喻身负重任的人。
详细解释
- 蒲鞯是古代战马上的马鞍,承受着战马和骑士的重量。这个成语比喻肩负重任的人,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压力。在这个成语中,蒲鞯象征着负重的责任和担子,而马鞍则代表着背负这些责任的人。
使用场景
- 蒲鞯常用于形容担负重大责任的人,特别是在工作和职业方面。它可以用来形容领导、管理者、企业家等承担着重要任务和决策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学生在学习上肩负的压力和责任。
故事起源
- 蒲鞯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故事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一度成为了霸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的军队逐渐败退,最终被敌人围困。在最后关头,项羽给自己的战马换上了新的蒲鞯,表示自己要与战马共死。这个故事中的蒲鞯象征着项羽肩负的重任和他对国家的责任感。
成语结构
- 蒲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作为公司的总经理,他肩负着蒲鞯,要为公司的发展负责。2. 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很多作业,他们都感到蒲鞯沉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蒲鞯”与肩负重任的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背着一个巨大的蒲鞯,表示他肩负着重大责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肩负重任”、“背水一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当班长,我感到肩负蒲鞯,要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参加了学校的辩论比赛,感到肩负蒲鞯,要为队伍争取荣誉。3. 高中生:我被选为学生会主席,肩负蒲鞯,要为同学们争取更多权益。4. 大学生:我在实习工作中负责重要项目,感到肩负蒲鞯,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