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逩
拼音tóu bēn
注音ㄊㄡˊ ㄅㄣ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投奔 ”。
基本含义
- 投逩指的是向别人求助或投靠别人,寻求帮助或庇护。
详细解释
- 投逩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逩是古代指投靠他人的意思,投逩即投靠别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困难时期,向他人求助或寻求庇护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投逩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困难时期求助于他人,或者指一个人寻求帮助或庇护的行为。可以用于各种情境中,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向同事求助,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向朋友寻求帮助。
故事起源
- 据《史记》记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失败后,逃亡时遭遇到被围困的危险情境。最后,他向当时的楚国将领韩信求助,投靠了韩信。这个故事成为了“投逩”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投逩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在遇到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投逩了公司的高层领导。2. 这位年轻人在失业后,投逩了一个慈善机构,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逢”字联想记忆。逢意味着遇到,而投逩则是在遇到困难时投靠他人。因此,可以将“逢”字与“投逩”成语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求助、庇护相关的成语,如“借尸还魂”、“青出于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困难,就投逩了我的班主任老师。初中生:我在学习中文时碰到了难题,所以我决定投逩我的同学来帮助我。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我知道我可以投逩我的家人和老师来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