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名告身
拼音kōng míng gào shēn
注音ㄎㄨㄙ ㄇㄧㄥˊ ㄍㄠˋ ㄕㄣ
繁体
基本解释
未填姓名的补官文凭。《新唐书·食货志一》:“ 郑叔清 与宰相 裴冕 建议,以天下用度不充,诸道得召人纳钱,给空名告身,授官勋邑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志苗》:“ 完者 取道自 杭 ,以兵劫丞相。陞本省参知政事,填募民入粟空名告身予之,即拜添设左丞。” 宋 岳飞 《申府增补黄佐官职状》:“契勘 黄佐 首先掩杀 周伦 贼徒获捷,委是忠义勇敢,理其旌赏,已将朝廷降到空名告依便宜指挥书填武经大夫。”
基本含义
- 指以虚假的名义或身份行事,故意掩盖真相。
详细解释
- 空名告身是一个由五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空名”意为虚假的名义,“告身”指以告知身份为借口。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以虚假的身份或名义行事,故意掩盖真相。
使用场景
- 空名告身常用于贬义的描述,用来批评那些故意掩盖真相、以虚假身份行事的人。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例如谈论政治、社会问题或个人行为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空名告身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在古代的文献中有所提及。该成语的含义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风气,有些官员以虚假身份行事,以谋取私利或逃避责任。这种行为被人们批评为“空名告身”。
成语结构
- 空名告身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都有自己的意义,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含义。
例句
- 1. 他以空名告身,掩盖了自己的真实身份。2. 这个政府官员以空名告身,欺骗了公众。
记忆技巧
-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戴着空名牌子,告诉别人他的身份,但实际上他的身份是虚假的。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同时,你也可以尝试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成语,以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小偷以空名告身,偷走了同学的文具。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以空名告身,欺骗了选民,获得了选举胜利。3. 高中生:在这个官僚体制下,很多官员以空名告身,逃避责任。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老板以空名告身,欺骗了投资人,最终导致公司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