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红颈苇鹀在词典中的解释
hóngjǐngwěi

红颈苇鹀

拼音hóng jǐng wěi w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红颈苇鹀hóng jǐng wěi wú

    红颈苇鹀(学名:Emberiza yessoensis)为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黑头。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曾见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多生活于松嫩平原的沿江地带、多在长着各种柳丛、小灌丛和水草的沼泽地和附近生长着各种草丛的地方以及尤喜在草丛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亚种

    红颈苇鹀东北亚种(学名:Emberiza yessoensis continentalis)。分布于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物种特征

    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的鹀。繁殖期雄鸟头黑,似芦鹀及苇鹀,但无白色的下髭纹,腰及颈背棕色。繁殖期雌鸟似雄鸟,头部图纹似雌芦鹀但区别为下体较少纵纹且色淡,颈背粉棕色,头顶及耳羽色较深。非繁殖期雄鸟似雌鸟但喉色深。 虹膜-深栗;嘴-近黑;脚-偏粉色。 叫声:由高芦苇丛中作叫,鸣声为简短的啾啾声常有短促颤音。叫声为短促的tick。飞行时发出bschet叫声,似芦鹀。

    其他信息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的极东南部;越冬往南至日本沿海、朝鲜及中国东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且列为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亚种continentalis繁殖于中国东北的沼泽地带(哈尔滨、齐齐哈尔及兴凯湖区);越冬于江苏及福建沿海;迁徙时见于辽宁、河北及山东;漂鸟至香港。

    习性:栖于芦苇地及有矮丛的沼泽地以及高地的湿润草甸。越冬在沿海沼泽地带。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基本含义

  • 红颈苇鹀是中国的一种鸟类,也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头脖子长,像苇鹀一样红,用来形容人长着红脖子,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的愚昧和粗俗。

详细解释

  • 红颈苇鹀是一种鸟类,它的头颈部分是红色的。成语“红颈苇鹀”借用了这个鸟的特征,用来形容人的头颈部位红色,暗指这个人愚昧无知、粗俗庸俗。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行为或言论粗俗、愚昧,暗指这个人缺乏修养和教养。

故事起源

  • 红颈苇鹀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的头颈部分是红色的,因此得名。在古代,有些人长着红脖子,经常做一些粗俗、愚昧的事情,所以人们就用“红颈苇鹀”这个成语来描述这种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像红颈苇鹀一样粗俗,让人看了很不舒服。2. 这个人整天说些庸俗的笑话,简直是红颈苇鹀一样的人。

记忆技巧

  • 将红颈苇鹀这个词语与鸟类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长着红脖子的人,行为粗俗、愚昧,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鸟类以及它们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话太粗俗了,就像红颈苇鹀一样。2. 初中生:那个男生整天说些庸俗的话,简直就是红颈苇鹀。3. 高中生:他的举止粗俗无礼,真是红颈苇鹀一样的人。

拆字解意

红颈苇鹀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