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国号在词典中的解释
guóhào

国号

拼音guó hào

注音ㄍㄨㄛˊ ㄏ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我国历代君主建立的国家的称号,如汉、唐。
    [构成]
    偏正式:国(号

英文翻译

  • 1.title of a reigning dynasty

详细解释

  • ◎ 国号 guóhào
    [the title of a reigning dynasty] 一国的称号,如汉、唐、宋、元、明、清等
    (1).国家或朝代的名号。《史记·五帝本纪》:“自 黄帝 至 舜 禹 ,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 黄帝 为 有熊 , 帝顓頊 为 高阳 , 帝嚳 为 高辛 , 帝尧 为 陶唐 , 帝舜 为 有虞 。”《北史·崔宏传》:“时 晋 使来聘,帝将报之,詔有司议国号…… 道武 从之,於是称 魏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李绍真 、 孔循 以为 唐 运已尽,宜建国号。”
    (2).指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避讳改国号改地改官》:“为子孙避讳而改祖宗之国号, 唐 以 中宗 讳 显 而称 高宗 之 显庆 为 明庆 ;避 明皇 之讳 隆基 而改 高宗 之 永隆 为 永崇 。”
    (3).朝廷命妇“国夫人”的封号。亦称有此封号者。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告身状》:“恩赐臣母国号告身一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杨相 女适 裴坦 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 坦 尚俭,闻之不乐。一日,与国号及儿女辈到新妇院。”

基本含义

  • 指一个国家的名称或称号。

详细解释

  • 国号是指一个国家的名称或称号,代表该国的身份和地位。国号通常由国家元首或国家政府宣布,用来代表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国号是国家的象征,体现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使用场景

  • 国号常常在正式场合、外交活动、历史文献和国际交往中使用。例如,当国家元首访问其他国家时,他们会用自己国家的国号来代表自己的国家。此外,在历史文献和书籍中,国号也被用来描述不同国家的名称和称号。

故事起源

  • 国号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国家的名称和称号通常是由君主或政府决定的。君主会为自己的国家取一个寓意深远、体现国家特色的名称,以展示国家的尊严和地位。

成语结构

  • 国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国”意为国家,第二个字“号”意为名称或称号。

例句

  • 1. 中国的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 在世界历史上,不同国家的国号经常发生变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住国号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和意义来帮助记忆。国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身份和地位,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将国号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国号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名称和称号的由来,以及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此外,还可以学习国际关系和外交活动中使用国号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国的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 初中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国号,每一个都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政权。3. 高中生:国号不仅是国家的名称,也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体现了国家的尊严和地位。4. 大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国号是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