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徵
拼音xìn ér yǒu zhēng
注音
繁体信兒
基本解释
真实而有依据。《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其身。” 汉 蔡邕 《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五代 范质 《玉堂闲话·王仁裕》:“其年中春, 晋 帝果幸於 梁汴 , 石渠 金马 ,移在 雪宫 ,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 清 戴名世 《王氏墓表》:“ 亦士 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盖信而有徵也。”
反义词
将信将疑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具有明显的迹象和征兆,可以作为判断其品德、能力或真实意图的依据。
详细解释
- 信指言行,有徵指迹象和征兆。信而有徵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具有明显的迹象和征兆,可以作为判断其品德、能力或真实意图的依据。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行和真实意图之间的一致性,以及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来了解他的内心和真实意图。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真实可信,以及通过观察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品德、能力或真实意图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中,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曾经说过:“信而有徵者,将信之也;不信而有徵者,将不信之也。”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言行一致,就可以相信他;而如果言行不一致,就不能相信他。后来,人们将这句话加以发展,形成了成语“信而有徵”。
成语结构
- 信而有徵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的言行始终一致,信而有徵。2. 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判断他的真实意图,信而有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成语拆分为两部分:信和有徵。想象一个人在说话的同时,身上散发出一种明亮的光芒,这个光芒代表着他的言行举止。这样的一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2. 将成语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观察一个人的行为,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的品德、能力或真实意图。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你记忆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学习其他与信而有徵意思相关的成语,例如“言行一致”、“言行相符”等,可以拓展你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内容和他的平时表现相符,信而有徵。2. 初中生: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判断他是否真心帮助别人,信而有徵。3. 高中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信而有徵。4. 大学生:在招聘面试中,面试官会通过观察候选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的能力和个人素质,信而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