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
拼音zhào mǔ
注音ㄓㄠˋ ㄇ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指 战国 时 赵国 大将 赵括 的母亲。 战国 时,名将 赵奢 子 赵括 少学兵法,尝与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 母问 奢 , 奢 曰:“兵,死地也,而 括 易言之。使 赵 不将 括 即已,若必将之,破 赵 军者必 括 也。”及 括 代 廉颇 为将,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 不可使将。”又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后 赵括 兵败身死, 赵母 因有先言,得免诛全宗。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为贤母知子之典。《后汉书·应劭传》:“ 朝氏 之父非 错 刻峻,遂能自陨其命, 班固 亦云:‘不如 赵母 指 括 以全其宗。’”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臣闻将军死绥,咫步无却,顾望避敌,逗橈有刑,至乃 赵母 深识,乞不为坐。” 唐 元稹 《夫远征》诗:“ 赵王 未信 赵母 言,犹点新兵更填死。”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常说的“赵家人”,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身份地位高贵而得意忘形,狂妄自大。
详细解释
- 赵母是由赵国的母亲演变而来。赵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赵母因为是赵国的母亲,地位高贵,所以她经常炫耀和吹嘘自己的身份地位,表现出狂妄自大的态度。后来,人们用“赵母”来形容那些因为身份地位高贵而得意忘形,狂妄自大的人。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赵母”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自大、傲慢的人。例如,当你遇到一个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时,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赵母。
故事起源
- 赵母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赵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赵母是赵国的母亲,她因为身份地位高贵,经常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表现出狂妄自大的态度。后来,人们将赵母的形象引申为那些因为身份地位高贵而得意忘形,狂妄自大的人。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赵母”,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例句
- 1. 他得了一点小成就就变成了一个赵母,整天自吹自擂。2. 她因为家境富裕而骄傲自大,真是个赵母。
记忆技巧
- 可以利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自以为是、得意忘形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以赵母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这样,你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1. 学习相关成语:自负、骄傲、狂妄、得意忘形等。2. 了解赵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成语的背景和起源。3. 阅读相关故事和文学作品,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了全班第一,变成了一个赵母,整天显摆自己的成绩。2. 初中生:她因为家里有钱,变成了一个赵母,总是看不起别人。3. 高中生:他因为获得了奖学金而骄傲自大,真是个赵母。4. 大学生及以上:那个学霸总是自命不凡,真是个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