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鱼狸在词典中的解释

鱼狸

拼音yú lí

注音ㄧㄩˊ ㄌ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海豚。《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 三国 吴 陆玑 疏:“鱼服,鱼兽之皮也。鱼兽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参见“ 海豚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假装害怕,以引诱敌人上钩。

详细解释

  • 鱼狸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鱼指的是鱼类动物,狸指的是狸猫。这个成语比喻人用一种表面上的软弱态度,诱使对方上当受骗。

使用场景

  • 鱼狸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敌人或对手时,故意表现出弱者的样子,以引诱对方上当受骗。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业、战争等各种场景。

故事起源

  •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狐狸装作鱼的样子,以吸引鱼儿,最终抓住了鱼儿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狐狸就是鱼狸的寓意来源。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鱼狸”,没有修饰部分或者其他变化形式。

例句

  • 1. 他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实际上是在玩鱼狸的把戏。2. 这个政治家善于运用鱼狸之计,让对手陷入困境。3. 不要被他的鱼狸伎俩所迷惑,要保持警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狐狸躲在水中,只露出鱼的一部分身体,诱使鱼上钩。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鱼狸相似含义的成语,如“虎头蛇尾”、“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装作害怕的样子,骗了同学的糖果,真是个鱼狸。2. 初中生:这个运动员在比赛中故意表现出疲惫的样子,结果对手被他的鱼狸吓倒了。3.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使用鱼狸之计,在舆论中制造假象,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拆字解意

鱼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