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导
拼音jī dǎo
注音ㄐㄧ ㄉ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即簪导。一种首饰。用以束发。《隋书·礼仪志七》:“案《礼图》,有结缨而无笄导。”《隋书·礼仪志七》:“承武弁者,施以笄导,谓之平巾。”《北史·艺术传下·何稠》:“ 魏 晋 已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 稠 曰:‘此古田猎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 稠 始也。”
基本含义
- 指导、教育。
详细解释
- 笄导是由“笄”和“导”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笄是古代儿童穿戴的一种饰物,表示年少的孩子,导则表示引导、指导的意思。笄导合在一起,表示教育、教导年幼者。
使用场景
- 笄导一词常用于描述老师、导师或长辈对年轻人进行教育、指导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学生或年轻人的期望和要求。
故事起源
- 笄导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古时候,孩子们在5岁左右就会戴上笄,这是一个象征着年幼的饰物。而导,则代表着引导、教导。所以笄导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老师、导师或长辈对年轻人进行教育、指导的行为。
成语结构
- 笄导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名词“笄”作为主语,动词“导”作为谓语,表示“笄导”这个动作。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说:“作为你们的笄导,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们成长。”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笄导,他们的指导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笄导”这个成语与儿童戴笄的形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老师或导师对年轻人进行教育、指导的行为。可以通过想象老师戴着笄来教导学生的场景,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教育、指导相关的成语,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授之以渔”等,来扩展对于教育、指导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的笄导,他们教我们知识,引导我们做正确的事情。2. 初中生:在学习中,老师是我们的笄导,他们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指导我们做好学习计划。3. 高中生:老师是我们的笄导,他们不仅教我们学科知识,还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