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附俗在词典中的解释

附俗

拼音fù sú

注音ㄈㄨˋ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投合时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基本含义

  • 附庸风雅的习俗。

详细解释

  • 附俗是指人们为了追求时尚或迎合潮流,盲目模仿或追随别人的习俗和风尚。这种行为常常不真实、浮华、虚伪。

使用场景

  • 附俗一词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为了迎合他人的口味或标准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故事起源

  • 附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当时,齐国的人们为了追求时尚和潮流,纷纷模仿楚国的习俗和风尚,这种盲目的行为被称为附俗。

成语结构

  • 附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通常用作形容词短语。

例句

  • 1. 他从不附俗,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2. 这种附俗的行为只会让人看不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附俗”拆分为“附”和“俗”两个字来记忆。附意味着附从,俗指普通的风俗。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模仿普通的风俗来迎合别人。

延伸学习

  • 学习了“附俗”这个成语后,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习俗和风俗,以及它们的起源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班上的女生都穿同款的衣服,真是太附俗了!中学生:我不喜欢附俗的行为,我要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大学生:附俗只会让你失去自我,要保持真实的自己。

拆字解意

附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