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姿态在词典中的解释
tài

姿态

拼音zī tài

注音ㄗㄧ ㄊ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姿态 zītài
    (1) [posture;carriage;gesture]∶容貌神态
    姿态出众
    (2) [appearance;shape]∶物体呈现的样子
    高高矮矮的树木,姿态不一
    (3) [attitude;pose]∶风格;气度
    高姿态

近义词

  • 姿势、模样、形状、状貌、式样、神态、神情、容貌、样子

英文翻译

  • 1.(姿势) gesture; posture; one's bearing or carriage; front
    2.(态度) attitude; pose

详细解释

  • (1).神情举止;容貌体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五:“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季伦 爱婢名 翔凤 ……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 南朝 梁 吴均 《三妇艳诗》:“少妇多姿态,含笑逼清卮。”《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聪慧过人,姿态出众。” 丁西林 《一只马蜂》:“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2).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宋 叶适 《宝婺观记》:“日月风雨,借其姿态;雾烟气靄,相为吐吞。”《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花却奇怪,见人来看,姿态愈艳。”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
    (3).诗文书画意趣的表现。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明 宋濂 《跋东坡颍滨遗墨后》:“力追 羲 献 而姿态横逸。”
    (4).谓风俗、气度。如:只要双方都能姿态高一点,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身体或心态所表现出的姿势、态度或风度。

详细解释

  • 姿态是指人在行动、言辞或思想上所展现出的态度、风度和气质。它既可以指身体的姿势,也可以指心态的表现。一个人的姿态可以反映他的个性、修养和态度,是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的重要依据之一。

使用场景

  • 姿态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态度和行为,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赞赏、批评或评价。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团体或国家在某个事件中的立场和表现。

故事起源

  • 姿态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一章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只关注外在的表现,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形容一个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交朋友来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

成语结构

  • 姿态是一个名词词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姿态优雅,举止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个政治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姿态坚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姿态”与人的身体姿势和心态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词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优雅的姿势中,同时表现出自信和端庄的心态。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姿态”这个词语,可以研究一些相关的成语,如“神态万千”、“态度端正”等,来扩大对姿态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的姿态非常好,老师总是夸奖他。2. 初中生:参加比赛时,他的姿态很自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姿态要求很高,我们要时刻保持专注和积极的态度。4. 大学生:在面试时,我们要展现出自信和端庄的姿态,给招聘官留下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