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菹醢在词典中的解释
hǎi

菹醢

拼音zū hǎi

注音ㄗㄨ ㄏ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菹醢 zūhǎi
    [a mincing excruciation] 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楚辞·涉江》

详细解释

  • 亦作“葅醢”。1.肉酱。《仪礼·士昏礼》:“饌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 唐 参寥子 《<阙史>序》:“﹝《闕史》﹞共五十一篇……时或一览,犹味之有葅醢也。”
    (2).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后亦用以泛指处死。《楚辞·离骚》:“ 后辛 之菹醢兮, 殷 宗用而不长。”《战国策·韩策二》:“ 聂政 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史记·吴王濞列传》:“臣 卬 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旧唐书·李密传》:“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 高阳 ,必为菹醢。” 柳亚子 《闻宁太一恶耗痛极有作》诗:“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 秦 。”

基本含义

  • 指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详细解释

  • 菹醢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们分别是“菹”和“醢”。菹指的是用不同的蔬菜混合在一起制作成一道菜,而醢则是指用不同的调料混合在一起制作成一种酱料。菹醢这个成语引申为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使用场景

  • 菹醢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使用不同的措辞或方式。它可以用来描述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交流中的巧妙表达。

故事起源

  • 菹醢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菹醢者,非一味也。”这句话形容了菹醢这种混合菜肴的制作方法,也用来比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成语结构

  • 菹醢是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们虽然用不同的措辞,但实际上是在菹醢同一个意思。2. 这篇文章采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达到了菹醢的效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菹醢这个成语与不同的菜肴或调料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变幻莫测”、“千篇一律”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小明虽然用不同的词语,但我们都是在说同一个意思,就像菹醢一样。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是菹醢的意思。3. 高中生: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达到菹醢的效果,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拆字解意

菹醢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