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赴蹈在词典中的解释
dǎo

赴蹈

拼音fù dǎo

注音ㄈㄨˋ ㄉ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径直前行;勇往直前。《后汉书·皇后纪序》:“湮灭连踵,倾輈继路。而赴蹈不息,燋烂为期,终於陵夷大运,沦亡神宝。”《新唐书·郝廷玉传》:“由是人皆自効,而赴蹈驰突,心破胆裂。”
    (2).赴汤蹈火。谓献身。《周书·文帝纪上》:“臣闻誓死酬恩,覆宗报主,人伦所急,赴蹈如归。”《南史·殷孝祖刘勔传论》:“ 刘勔 出征久抚,所在流誉,行己之节,赴蹈为期,虽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旧唐书·太宗纪上》:“虽復时经治乱,主或昏明,疾风劲草,芬芳无絶,剖心焚体,赴蹈如归。”《明史·李文祥孙磐等传赞》:“抗言极论,窜謫接踵,而来者愈多;死相枕籍,而赴蹈恐后。” 邓拓 《赠杨述同志》诗:“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

基本含义

  • 毫不犹豫地去做某事,义无反顾地投入某个行动。

详细解释

  • 赴蹈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赴意为“前往”,蹈意为“跳跃”。赴蹈的基本意思是毫不犹豫地去做某事,义无反顾地投入某个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果断和坚决。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毫不犹豫地去做某事。例如,你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人的行动,或者一个人为了追求梦想而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安逸的生活。

故事起源

  • 赴蹈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左传》。故事中,齐国国君齐襄公迎娶了晋国公主,但晋国公主在齐襄公的宫殿中发现了一只蛤蟆,害怕得无法入睡。齐襄公听说后非常生气,责问他的臣子为什么没有把蛤蟆赶走。臣子们不敢回答,只有一个叫做孟尝君的臣子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用手捧起蛤蟆,然后将其踩死。齐襄公对孟尝君的果断行动非常赞赏,因此赋予了“赴蹈”这个成语的意义。

成语结构

  • 赴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为“赴”,宾语为“蹈”。

例句

  • 1. 他义无反顾地赴蹈,为了救人而冲进了火海。2. 她毫不犹豫地赴蹈,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 你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水塘旁边,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中。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赴蹈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成语赴蹈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勇敢、果断相关的成语,如“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赴蹈。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义无反顾地赴蹈,为了帮助同学而跳进了河里救人。初中生:她毫不犹豫地赴蹈,放弃了假期去参加志愿者活动。高中生:他毫不犹豫地赴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去创业。

拆字解意

赴蹈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