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狐父在词典中的解释

狐父

拼音hú fù

注音ㄏㄨˊ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地名。以产名戈著称。《荀子·荣辱》:“是人也,所谓以 狐父 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 杨倞 注:“ 狐父 ,地名。盖其地出名戈。”
    (2).《吕氏春秋·介立》:“东方有士焉,曰 爰旌目 ,将有适也而饿於道。 狐父 之盗曰 丘 ,见而下壶餐以餔之。 爰旌目 三餔之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 狐父 之人 丘 也。’ 爰旌目 曰:‘譆!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后因以“狐父”指盗贼。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国初人传》:“近更有刻《人谱类记》,而求序於诡遇之显官,托名於不识字之山长,是犹乞 狐父 之盗钱,以对 夷 齐 之弃屣,其愚且妄为已甚。”

基本含义

  • 指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纵容其错误行为。

详细解释

  • 狐父这个成语中的“狐”指的是狐狸,而“父”则指父亲。狐父一词形象地比喻父亲对孩子过于宠爱,纵容其错误行为,不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这种溺爱往往会导致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不负责任等不良的品质。

使用场景

  • 狐父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不加以正确教育和约束的行为。在教育领域、家庭教育讨论中经常会提到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狐父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狐狸与猴子》。故事中,狐狸是孩子的父亲,猴子是孩子的朋友。狐狸对孩子过于溺爱,纵容其错误行为,而猴子则不断劝告孩子改正错误。最终,孩子因为受到狐狸的纵容而陷入困境。这个故事通过狐狸的行为告诫人们,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过度溺爱。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狐父”,其中“狐”指狐狸,“父”指父亲。

例句

  • 1. 他的父亲对他太宠爱了,成了一个典型的狐父。2. 这位狐父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及时纠正。3. 他的狐父式教育导致他长大后缺乏责任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狐父”这个成语与狐狸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狐狸父亲对孩子过于宠爱的场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成语,如“鸦片母亲”、“虎妈”等,了解不同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同学的爸爸总是给他买很多玩具,他的爸爸真是个狐父。2. 初中生:我的爸爸从来不管我的学习,他就是个狐父。3. 高中生:我的朋友放学后从不回家,他的父母也不管,真是一对狐父母。

拆字解意

狐父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