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透明度33分
拼音cí shàn tòu míng dù sān shí sān fē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民众对中国慈善透明度的满意程度如何?《2011中国慈善透明报告》给出了答案。与2010年9%的结果相比,今年持满意态度的人数降至8%。报告显示,超过84%的人对国内慈善透明度不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引发舆论强烈质疑的郭美美与“卢美美”事件,无疑是造成公众满意度下降的因素之一。而公民权利和问责意识的提高,则是另外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情况,民政部官员表示,《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明年有望出台,对慈善事业透明度的增加将起到积极作用
昨天,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报告称,2011年全国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平均得分是33分(按百分制计算)。
据了解,续半年之久的媒体“透明问责风暴”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的涉及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共事件,将“慈善透明”这一行业和专业问题推到了社会公众面前,成为本年度中国的最大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中民慈善中心的研究团队,对全国1000家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易得性考察。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坦言,如果及格线是平均分33分,今年考察的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及格率为48%左右;如果以60分为及格线,及格率仅为8.2%。
基本含义
- 指慈善机构的透明度极低,缺乏公开和透明的信息披露。
详细解释
- 慈善透明度33分是一个用于形容慈善机构透明度不高的成语。数字33代表透明度的等级,表示慈善机构的信息披露程度非常低,缺乏公开透明。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慈善机构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之处。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不愿公开透明的慈善机构,或者形容某个慈善机构透明度低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对于慈善机构透明度的关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对慈善机构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慈善机构能够公开披露更多的信息。因此,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慈善机构透明度不高的情况。
成语结构
- 慈善透明度33分是一个由五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含义都很清晰明了,通过这五个字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
例句
- 1. 这家慈善机构的慈善透明度33分,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善款是如何使用的。2. 这个慈善项目的慈善透明度33分,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慈善透明度33分”这个成语与慈善机构透明度低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想。可以想象一个透明度为33分的玻璃罩,将慈善机构的信息完全遮掩起来,使人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慈善机构透明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及一些慈善机构透明度高的典范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慈善透明度33分,因为我从来不告诉妈妈我买了什么。2. 初中生:这个慈善机构的慈善透明度33分,让人怀疑他们的善款是否真的用在了需要帮助的人身上。3. 高中生:社会对慈善机构的慈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公开透明地运作。4. 大学生:作为慈善机构的志愿者,我会努力提高我们的慈善透明度,让捐款人更加信任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