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耉
拼音qí gǒu
注音ㄑㄧˊ ㄍ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同“ 耆耇 ”。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诗:“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耉。” 清 侯方域 《赠郑大夫序》:“昔者礼教大行,乡国一俗,莫不尊延耆耉。”
基本含义
- 指年纪很大的人,也可形容年纪虽大但仍然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和才能。
详细解释
- 耆耉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年纪很大的人。这个词语通常带有敬意,表示对长者的尊重和敬重。同时,耆耉也可以形容年纪虽大但仍然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和才能。
使用场景
- 耆耉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对长者进行尊称的场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者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与长者交流或者表达敬意的时候,可以使用耆耉这个词语。
故事起源
- 耆耉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一篇中。耆耉一词原指年纪很大的人,后来逐渐演变成对老人的敬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者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耆耉这个词语也成为了表达对长者尊重和敬重的方式之一。
成语结构
- 耆耉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位耆耉是我们村里的长者,他的经验和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2. 尊敬耆耉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礼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年纪很大的人”或者“尊敬长者”的概念联系起来记忆耆耉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者的尊重和敬重的价值观念,以及其他与尊敬长者相关的成语和礼仪。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奶奶已经是耆耉了,他们的健康和快乐是我最关心的事情。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老校长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耆耉,他为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3. 高中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耆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学会尊敬长者。